Mobileye代理商|amp连接器|汽车连接器|连接器厂家|泰科代理商-国天电子 
深圳市国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您的光临!
股票代码:836179

来听听司局长们这样说工信部2017年工作怎么干

发表时间:2017-01-0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工信部公布有关司局负责人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本文含装备工业司、规划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通信发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司、科技司、产业政策司
  — 装备工业司 —
  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李东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基础支撑”的总体思路,稳增长、促创新、补短板、调结构、优环境、推应用、提质量、增效益,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重点工作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
  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两机”重大专项以及民用飞机科研计划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组织创建增材制造、机器人、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等国家创新中心。
  (二)加快智能转型
  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强化基础支撑
  启动实施重大短板装备工程。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实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提升工程。发布优质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实施高性能船用中高速质量品牌工程及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
  (四)突出高端引领
  编制《国家增材制造行动计划2017-2020》。构建国产医疗装备服务检测平台。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制定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五)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汽车公告行政许可管理改革,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推进低速电动汽车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白名单”管理。推动大中型飞机有序管理。继续推动通用飞机发展。加快标准建设,规范和提高无人机安全水平。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 规划司 —
  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 罗文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年,也是全面推动“中国制造2025”见成效的关键年。规划司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的统一部署,加强研究,创新思路,以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统领,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围绕统筹规划实施、加强投资管理、促进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协调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
  充分发挥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地方、专家咨询委的作用,围绕“七个一”体系化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做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推进和31项部规划宣贯、实施、评估等工作。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协同推进五大工程实施,通过标志性项目促进关键突破。修订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深化与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合作,总结推广试点示范城市典型经验。协助做好古巴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二)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有序推进京津冀产业加强对接协作、加快转型升级,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跨区域产业联盟,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贯彻“一带一路”工业和通信业领域重点工作,分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部省合作,签署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开展第八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工作。
  (三)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一批“一揽子”重点突破示范项目,开展一批“一条龙”示范应用,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召开一次现场会,筹办一次专家论坛,编制一个年度报告,形成良好政策氛围。以全面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为抓手,加强技术改造、民间投资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分析,研究储备政策,出台指导性文件,大力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推广《工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加强产融对接。统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实施,扩宽投融资渠道,推动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实施“中国制造2025”。继续发挥专项建设基金作用,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等项目。
  (四)进一步强化基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
  做好部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及资金下达工作。探索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复审。开展《工业领域“十三五”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及《工业行业工程建设领域“中国制造2025”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研究工作。
  (五)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创新管理、加强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对重点新兴产业做全面的梳理,提出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打造新兴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引导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在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心。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 电子信息司 —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刁石京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司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我部重点工作安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积极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标准化。
  (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制定《2017-2019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着力提升国产显示材料配套能力,优化我国显示产品结构。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六批规范条件申报工作,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MEMS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三)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带动传统产业新发展
  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自主芯片等软硬件研发与应用推广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加强数字化普及型医疗诊疗设备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在社区、基层和家庭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高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工控系统、安全防护及信息安全产品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继续推进工业控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设备、智能硬件、5G高频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
  —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
  强化软件定义和工控安全保障,谱写两化深度融合新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谢少锋
  2017年,我司将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各项工作,全力支撑两个强国建设。
  一是深入落实国发〔2016〕28号文件
  围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综合验证试验床。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四基”建设,建设和完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参考模型等重点标准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标准框架。
  二是开启大企业“双创”新局面
  加强统筹部署,加快实现“到2018年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发展目标。成立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推动制造业“双创”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大企业“双创”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开展“双创”成效及水平评估、测试验证、产融合作等第三方服务。
  三是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深入应用
  制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贯标示范和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继续发布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动贯标工作由试点推广走向全面普及。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标准国际化步伐。
  四是继续优化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加强与财税、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落实软件产业优惠政策,研究新形势下的接续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加强“十三五”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综合标准化体系,以标准规范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构建高水平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抓好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平台。
  五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
  制定《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建设1~2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征集编制和推广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快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
  六是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安全防护、产业推进等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宣贯实施,制定工控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方法》及其评估细则。选择重点工业行业,开展工控安全检查评估,探索形成自查与抽查、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常态化检查评估机制。推动设立工业信息安全专项,加强对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支持。
  — 信息通信发展司 —
  加快宽带建设,推动信息通信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 闻库
  (一)扎实推动宽带发展,深入贯彻光纤到户强制标准
  一是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针对用户体验速率未能与接入速率实现同步增长的问题,在进一步扩大光纤覆盖和4G深度覆盖的基础上,重点采取改善网站信源能力、国际出入口扩容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
  二是深化普遍服务试点。围绕扶贫攻坚战略,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统筹贫困村网络覆盖工作。
  三是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成效提升。提升铁塔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加强跨行业共建共享,推动环保部出台有关支持基站建设政策。
  四是深入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到户,进一步规范老旧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施工,推进公共场所光纤网络建设。
  (二)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加强对转售业务外商投资、资费管理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为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是切实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工作,加强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市场的跟踪分析,积极探索完善放开市场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总结上海自贸区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做法,适时推广。
  四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支持铁塔公司为上市做准备。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落实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
  (三)加快推进5G研发,推动5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
  在3GPP和ITU工作框架下,建立对5G标准的广泛共识,确保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加强政府、标准组织和企业的紧密联动,指导IMT-2020(5G)推进组加大组织力度,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进度,进一步部署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网络关键技术、仪表等课题,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推动开展5G技术研发第二阶段试验,着重加强技术方案的集成度和可实现性,引入国内外芯片和仪表厂商,共同推动5G产业链成熟。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
  一是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指导各地按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并纳入地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
  二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通信设施建设工作。
  三是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规范通信建设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招投标信息化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招投标投诉处理。
  五是完善通信建设行业违法失约行为信息库,加强通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推进通信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五)推进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做好ICT企业双创支撑能力评价指标要求通信行业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针对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建议公开、统一、通用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指导企业提升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
  — 信息通信管理局 —
  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 韩夏
  1.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一是研究制订并推动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重点标准的研制。
  二是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做实做大,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和国际合作,完善政府、产业间交流机制。
  三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动IPv6地址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IPv6网络化改造应用试点。
  四是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应用。
  2.加快网络优化升级步伐
  一是在全国范围组织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指导中国广电、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开展固定网基础电信业务、IPTV等融合业务。
  二是推动4G网络演进升级,研究5G商用牌照发放思路,做好5G商用准备工作。
  三是完成3个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强网络性能和互联质量监测,继续扩大互联网网间带宽容量,2017年扩容1000G。
  3.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
  一是开展“互联网基础管理专项行动”,完善域名、IP地址与网站联动管理机制,落实与网信部门的两级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实现7×24小时响应。
  二是加强网站备案信息准确率抽查评估及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域名注册实名制,推动域名实名等相关标准出台。
  三是落实互联网金融、网约车等监管政策,配合做好网络约租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配合相关专项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审批和监管。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建设和使用。
  四是统筹组织国内互联网社群、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加强国际协调。
  4.加强电信设备管理
  一是做好《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的宣贯实施。
  二是修订《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探索设备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加强物联网设备等新设备进网管理研究。
  三是积极推动中美双边MRA相关工作。
  四是加快《数字移动通信终端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标准的制定。
  5.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
  一是优化改进许可证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二是研究许可证年检改年报工作,深入推进市场监测机制、信誉管理机制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护航计划”,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对口服务。
  三是深入治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打击非法经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深入开展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工作。
  四是重点清理整治语音专线和“400”等重点电信业务。推动打击虚假号码通信诈骗四项举措尽快落实到位。
  五是完善重点、热点领域市场竞争规则,协调处理企业竞争纠纷,查处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6.切实维护用户权益
  一是完成申诉系统升级改造,引导督促企业及时化解用户纠纷。
  推动互联网用户争议投诉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加强服务和收费监督检查,重点开展互联网服务抽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二是重点整治社会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改进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方式方法。
  三是完善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和手段。督促企业落实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置和曝光力度。强化手段建设,继续开展手机应用软件技术检测。
  7.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宣贯《国家应急通信“十三五”规划》,启动2017年度重点专项工程。抓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通信保障相关工作,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完善指挥体系,确保万无一失。
  — 科技司 —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因
  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是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联合财政部继续开展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做好已认定示范企业的复核评价,扩大示范企业辐射影响力度。组织实施2017年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重点实验室管理。聚焦产业发展未来2~3年内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修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部署《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完成工信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工作启动实施,促进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加快融合性领域高技术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统筹协调5G推进工作,深化5G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车联网创新发展,推动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等工作。
  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提高质量标准工作,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升标准国际接轨程度。加大对我国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推进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推动建立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协同预警机制建设,鼓励引导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面向产业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继续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展重点领域计量校准、试验验证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和鼓励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部属高校和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展洽活动。
  五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组织一批行业非竞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攻关及应用推广项目,提升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不断创新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组织方式,规范引导更多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强对质量品牌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围绕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 产业政策司 —
  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许科敏
  2017年,产业政策司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进一步明确产业政策作用领域,转变产业政策作用手段,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工作机制,以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推动化解产能过剩,以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做精做优,以引导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产业转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服务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会同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印发《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构建多部门、多渠道、多标准协同工作格局。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指导各地做好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加强监督检查。按照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部署,配合牵头部门,积极组织做好我部相关降杠杆工作。
  二是推动产业重组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进一步发挥企业兼并重组部际协调机制作用,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税收、金融、职工安置等重点配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组织做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论证公告,加强对公告企业的指导、跟踪和服务。认真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反垄断审查工作,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制定发布《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提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引领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持续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地区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四是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营造融合发展生态
  继续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遴选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示范项目40个、示范平台20个左右。继续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新认定30余家,总数达100家左右。推动优秀工业设计成果实现产业化,利用“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影响加快工业设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课题研究,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
  五是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总结提炼和选择一批示范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予以推广。组织“向企业送管理”活动,联合有关中介组织、咨询机构、专家等,对企业现场指导和管理诊断。选择重点行业,研究建立企业提质增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和地方组织对标专项行动。组织编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名录。会同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联系会召开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
  六是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塑造制造业软实力
  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政策宣贯,形成发展工业文化的广泛共识和良好社会氛围。与各地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业文化发展。支持举办工业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开展工业遗产情况摸底和认定试点工作,发布一批工业遗产名录。
  七是创新产业政策思路,落实深化改革要求
  围绕“产业政策要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新时期发挥产业政策作用课题研究。着力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工作机制,推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立法等工作。研究跨领域政策组合问题,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沟通配合。研究建立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机制,推动产业政策改进和完善。促进产业开放发展,做好本领域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负面清单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有序开展存量政策文件清理。泰科连接器,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政府委托协会工作机制,形成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展开